获奖作品名称:云岭和居
参赛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参赛学生:代泽允、戴兆丰、吴子亭、赵高岩、徐荣开、吴世澳、张嘉睿
指导教师:胡大柱、张欣宇
本次设计的贵州威宁三层钢结构装配式居民楼——云岭和居,在结构体系、隔墙体系、施工工艺及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创新性,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方案以西南地区村镇为背景,设计注重功能要求,且多方面考虑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在建筑造型上努力突出地方民族特色,使其功能合理,生活舒适,造型别致。
根据调查结果,本参赛组对房屋的初步规划如下:在房屋的使用功能上,一层主要用于堆放粮食、农用器具、以及其他一些杂物。老人行动不便,大多选择住在首层,二层主要由青壮年居住,三层大多为收进式的楼层,阳台的外漏部分主要用于晾晒衣服、粮食等。屋面形式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坡瓦屋面。在对西南地区261套村镇建筑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村镇房屋的层数基本不超过三层,且主要是以二、三层为主。
基于建筑方案的调研,在结构方面我们采用了钢框架、钢柱、钢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等构件,构成了一个高强度且轻量化的整体结构。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采用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极为适宜,因为钢材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和韧性,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此外,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地震发生时,建筑能够保持良好的表现,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围护结构方面,本项目采用了轻质、高效的建筑材料,如模卡砌块墙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在减少结构自重的同时,具备优良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从而显著提高了建筑的能效和居住舒适度。由于模卡墙的优良性能,该建筑能够在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减少对空调和取暖设备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的贵州威宁三层钢结构装配式居民楼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创新性。无论是在抗震性能、结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上,还是在轻质材料的应用和装配式技术的推广方面,都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这种设计,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还能够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反映了现代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式,贵州威宁的建筑项目不仅提升了地区的建筑水平,也为未来的建筑发展树立了榜样,推动了我国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的进程。
图1 一层空间剖透视图 图2 二层空间剖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