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行业动态
一等奖(21)|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02
+ . -

  一、基本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高性能耗能支撑结构抗震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 白久林、赵俊贤、王宇航、刘宜丰、刘谦敏、陈辉明、孔伟明、韩伟、杜轲、杨溥、邓世斌、杨彪、杨经纬、秦昊、焦晨阳  

  二、项目背景 

  地震是我国建筑结构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约60%的国土面积为7度及以上高烈度区,工程抗震防灾面临重大挑战。耗能支撑减震技术是提升结构抗震性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项目针对耗能支撑构件地震损伤难以判别、连接节点地震损伤难以控制、结构抗震设计参数难以协同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对耗能支撑-连接节点-结构体系展开系统攻关,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韧性水平,推动了结构抗震与减震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三、创新成果 

  1.提出了传统屈曲约束支撑的地震损伤诊断方法,填补了行业空白;研发了地震损伤易诊断的四套管全装配屈曲约束支撑、刚度与强度可调节新型剪切型耗能支撑、具有更优异防脆断性能的组合型钢屈曲约束支撑、自复位-全装配化屈曲约束支撑、分级屈服-全装配化屈曲约束支撑5种耗能支撑,提升了耗能支撑的震后损伤评估性能、大震变形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 

图1 耗能支撑装置

  2.研发了耗能支撑与混凝土结构节点一体连接技术,攻克了节点损伤分布范围广、损伤难以控制的瓶颈难题,减少连接节点损伤约30%;提出了耗能支撑与钢结构节点可滑移的连接方法,消除了节点开合效应的不利影响;构建了耗能支撑与装配式混凝土节点铰接连接方法,显著降低了节点施工难度,实现了节点损伤的可靠控制与有效转移。 

2 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技术

  3.建立了耗能支撑-连接节点-结构性能一体的协同抗震分析技术,定量评估了耗能支撑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了可量化耗能支撑与子结构相互作用的双参数试验方法,提出了耗能支撑结构基于能量平衡预设损伤模式的抗震设计方法,建议了屈曲约束支撑抗震刚度比和剪力比的最优设计参数,抗震性能提升20%-30% 

3 耗能支撑结构抗震设计

  四、推广应用 

  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已经纳入5部行业和地方标准,被全国众多消能减震结构建设采用。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在北京大兴机场(综合服务中心)、中建滨湖设计总部、广州南沙青少年宫、台湾中商银总部大厦、等30余项大型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会员新闻|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1 中国钢结构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电话:010-82227166 传真:010-82227105
京ICP备07017727号-9

中冶建研院

中国钢结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