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行业动态
一等奖(10)|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2
+ . -

  一、基本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张锡治、丁永君、章少华、贾莉、黄世敏、刘洋、严加宝、李长亭、于敬海、马相、闫翔宇、董泊君、李星乾、赵有山、戴骁蒙

  二、项目背景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势,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结构形式,契合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造的发展方向。传统混合框架的柱现浇施工,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复杂,建造效率低;现浇柱缺少标准化设计,现场模板消耗大,成本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混合框架结构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建造水平,项目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了基于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下的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结构体系,具有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梁柱连接装配便捷高效、抗震性能优良等特点,符合绿色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三、创新成果

  1、提出了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基于离心工艺和工业化生产技术,发明了叠合可靠的预制组合柱,实现了标准化模具的多层连续生产,标准化模具不受层高和梁高变化影响,模具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化生产水平提升显著。揭示了预制组合柱的压弯剪耦合震损机理,提出了受剪和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揭示了钢套箍连接梁柱节点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理,提出了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结构层次的系统试验,揭示了整体结构的震损演化过程与屈服失效机制,建立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1 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

2 梁柱连接节点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开发了适用于预制组合柱-钢梁混合结构基于延性墙板的抗震性能提升技术,明确了延性墙板与混合框架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和耗能机理,实现了结构抗震性能的显著提升。

3 基于延性墙板的抗震性能提升技术

  3、基于损伤控制和抗震韧性理念,提出了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塑性设计方法,实现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可控。阐明了短剪切耗能梁段的耗能机制,揭示了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和屈服失效机制,基于预期结构合理屈服机制与目标位移,建立了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显著提升了建筑应对不确定地震风险的响应、适应和恢复能力。

4 混合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基于塑性的设计方法

  四、推广应用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29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标准2部。技术成果具有生产工业化程度高、构件及模具标准化程度高、装配施工高效、连接质量可靠和工期短等优势,体现了高性价比、经济适用和标准化特色,符合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方向。技术成果在天津、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工程建筑项目建设中推广应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5 论文著作、专利及标准

6 典型工程应用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会员新闻|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1 中国钢结构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电话:010-82227166 传真:010-82227105
京ICP备07017727号-9

中冶建研院

中国钢结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