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名称:循序——观海书斋城市图书馆设计
参赛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学生:孙铭阳、胡仕昌、龚智超、荣翊成、谌扬宇、王诗辰
指导教师:宋振森、陈满泰、刘士兴
本次参赛作品的设计主题是“以书为核,阅空星周”。一个好的建筑必然与他的场地息息相关,本作品的选址主要遵循两个线索。首先是任务书规定建筑面积不小于一万五千平方米,满足此条件的图书馆属于中型图书馆,服务人口在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人之间。简而言之,如果选址在小城市和中等城市会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第二个线索是任务书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可以据此线索在满足人口要求的城市范围内进行二次筛选。本作品意在为图书资源更为稀缺的地方进行补足,经过对若干城市的市区图书馆可服务人口与市区总人口的进一步调研,最终选址地定在新乡市。
在整体的设计框架之下,作品对核心书库和阅览室的设计进行了独特的考量。在本作品的设计概念中,书库同样可以作为图书馆对外展示的空间,成为图书馆的外观焦点,所谓“以书为核”即是在设计中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布局模式,将集中书库作为建筑核心要素放置在建筑中央,内部空间作为书库,外部空间则作为外观书架对外展示。集中书库作为各层的连接枢纽与各层阅览室都有直接通道,方便阅览室书籍的更新。
图1 核心书库示意图
结构设计与建筑部分的理念相互配合,利用核心书库的外侧书架做出了结构创新。在布置了书架的部位,结构与建筑书架进行了结合,书架的对角部分被赋予结构功能,其余部分仍作建筑用途。结构部分的书架格尺寸与建筑部分保持一致,互相协调统一;而其它未布书架的位置则采用常规的人字斜撑,从而在强化整体结构抗侧性能的同时,也不破坏建筑的理念及功能使用,实现了结构和建筑书架的一体化。
图2 核心书库结构图
本作品另一大特色是阅览室设计,作品结合场地特征和城市需求进行了空间设计,使得建筑功能划分明确,增强了阅读空间的趣味性,且空间可分割、易转化,各式阅览综合体导向明确,单元属性清晰。结构层面则融合阅览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利用图书馆中的夹层空间,设置了减震夹层,显著提高了图书馆结构的减震能力。
图3 自习阅览综合体
图4 减震夹层示意图
此外,图书馆顶部设计了屋顶花园,布有绿植、低碳环保,使用户能拥抱绿色景观,兼具生活情趣。建筑外墙为玻璃幕墙,配套连接技术已相对成熟,可实现设计的标准化及现场的装配化。螺栓连接节点也便于施工与安装,提高了建设速度与施工效率。
图5 作品外形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