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海上风电结构多维多源耦合分析理论与安全服役保障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该项目由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为组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立军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兆新正高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付世晓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秦洪德教授为成员。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李昕、施伟、王文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周昳鸣等项目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大连理工大学施伟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委员会专家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针对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了十余年专业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 建立了转子叶片-三维传动系统-高柔塔筒-弹性基础-柔性地基的一体化数值模型,进一步与强非线性波浪荷载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中浅水深风电结构动态响应的高精度计算。
2. 提出了基于三维海底空间地震作用下的海上风电结构一体化分析方法,发展了海上风电结构减振控制技术,完成了8度地震区海上风电场结构抗震设计与安全评价。
3. 自主建立了多平面焊接钢管节点应力集中因子计算公式,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多平面复杂荷载联合加载试验系统进行了验证,弥补了国内外海上风电结构设计规范的技术不足。
4. 研发了局部腐蚀和损伤监测技术,搭建了从机理分析、现场监测、数据传输、安全诊断及预警一体化运维平台,实现了海上风电结构损伤定位与快速安全预警。
该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发表SCI论文55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1部。相关成果在近20个海上风电场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海上风电结构多维多源耦合分析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