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行业动态
中国钢结构协会召开 “被动多功能减震/振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科技成果评价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05
+ . -

  

  2022124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被动多功能减震/振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该成果由海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南柏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杜修力教授为副组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李宏男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翠坤研究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龙教授级高工,东南大学徐赵东教授为成员。会议由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蒋欢军,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南公司执行总经理卢育坤,海南柏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明、福州大学教授吴应雄、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奉超,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苏仕琪、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元平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云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针对传统阻尼器难以有效适应地震作用强度的不确定性、地震和风振双重响应控制的若干难题及减振和隔震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等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创新研究开发和工程推广应用,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发明了多种分级屈服消能器,实现了阻尼器在不同设计位移下均具有显著耗能效果的目标,提升了建筑结构应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的能力。

  2)研发了新型抗风支座,实现了满足抗风要求的同时不削弱隔震效率;提出了非线性颗粒型调谐质量阻尼系统,发明了O型钢板-粘弹性阻尼器复合型抗震抗风装置,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和风振反应控制的双重功效。

  3)研发了减振和隔震装置与主体结构的新型连接节点和高效高精度施工安装技术,为减振和隔震装置的施工安装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7项、省级工法4项;发表学术论文92篇,其中SCI收录41篇;主编和参编省部级技术标准6部、设计图集1部。成果应用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中心区、上海国际乒联博物馆、苏州文博中心等大型工程项目中,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安全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分级屈服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指标和颗粒型调谐质量阻尼系统的减振鲁棒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会员新闻|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1 中国钢结构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电话:010-82227166 传真:010-82227105
京ICP备07017727号-9

中冶建研院

中国钢结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