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中国钢结构协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柔性钢桥结构动力强化与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湖南大学、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建研究员级高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刘晓光研究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徐升桥教授级高工,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滨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朱忠义教授级高工为成员。会议由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陈政清教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华旭刚,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万田保,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马亮,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张欣,湖南科技大学温青,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冬,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汪志昊等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华旭刚教授和黄智文副教授分别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通过理论与数值分析、试验研究和现场测试等手段,对柔性钢桥结构动力强化与振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
1.研发了大张开量空间索面悬索桥新体系和人车分离的双层斜拉桥新体系,显著提高了结构刚度和稳定性。
2.开发了非线性弹簧纵向限位装置与大吨位的永磁轴向电涡流阻尼器协同工作的减震系统,研制了用于振动控制的板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形成了系列产品,为大跨度索支承桥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减震技术。
3.提出了桥梁动力分析与控制的若干关键理论和试验技术。建立了基于生物力模型的人桥相互作用振动分析方法、基于稳态激励的模态全参数识别技术,研发了桥梁、阻尼器、动力强化构件/装置等全耦合的建模、分析、设计与试验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结构动力强化与振动控制的协同优化设计。
该研究成果获发明专利25项,参编规程2部,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成果成功应用于张家界玻璃桥、绵阳三江大桥、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中央连桥、洞庭湖二桥等50余座桥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其中,张家界桥获国际桥梁大奖,北京新机场中央连桥获国际人行桥金奖,电涡流阻尼引发国际学者跟踪研究,体现了本项目的领跑地位。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非线性弹簧纵向限位装置与大吨位轴向电涡流阻尼器协同工作减震系统和大张开量空间索面悬索桥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